撰文:呂冠廷藝術治療師,內容部分修改自台灣藝術治療學會
Q:藝術療育是什麼?
藝術治療(Art Therapy)簡單來說,是一種透過視覺藝術媒材,結合創造性、表達性和心理治療的助人專業。因國內發展較晚,目前尚無醫療相關法規規範,配合政府早療定義,故以藝術療育(療癒+教育)稱之。
Q:重要的療育因子?
藝術治療並不只是美術創作,還需透過專業藝術治療師執行,並在安全且完善的空間下,與孩子建立治療性的同盟關係,並依據需求提供各式各樣的藝術媒材。孩子的創作過程,具有評估、預防、學習、修復等功能,並透過創作的經驗和回饋,在治療關係中被支持、看見、發掘,進而獲得處理、改善、體悟、成長。
Q:藝術的作用?
「孩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,就會唱歌;還不會寫字的時候,就會畫畫;還不會走路的時候,就會跳舞。」也就是說,藝術是孩子與生具來的本能,透過藝術建立溝通的橋樑,靈活運用各種藝術媒材,像是繪畫、黏土、剪貼….等等。藉此幫助孩童表達內在狀態,像是反映情緒、能力、發展、人格、意念與潛意識等等。
Q:幫助是什麼?
藝術療育能幫助孩子心智成長、健全發展、調節情緒、溝通表達、認識自我、改善社會技能、提昇行為管理和問題解決能力,促進自我轉變、人格統整及潛能成長。
Q:誰適合藝術療育?
有心理、情緒、社會、行為或其他適應困難之兒童、特需兒童(泛自閉特質、發展遲緩、ADHD、智能不足、選擇性緘默等)。
藝術療育的特色
藝術療育的特色
🔍 動手創造:動手創作很重要,透過創作得到經驗和回饋,並且讓抽象的感受得以外化。
🔍 包容支持:藝術能超越語言範疇,透過圖像盡情探索,在想像世界裡,天馬行空都成為可能。
🔍 視覺媒材:豐富多元的藝術媒材,讓孩子用線條、色彩、雕塑、流動等不同方式來表達自己。
🔍 心理教育:孩子是發展中的個體,透過藝術教育孩子命名情緒、辨識情緒,或理解複雜的社交情境。
🔍 不是美術課:不需美術經驗,沒有教案,不強調技巧、美醜,以孩子為中心。
🔍 沒有固定作品:依據進孩子需求進行創作,比起結果,更重視過程與經驗。
🔍 注重隱私:作品視為自我的延伸,以尊重為前提,不公開作品與內容隱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