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:李盼琳職能治療師

所謂視知覺,指的是當我們運用視覺,去接收、解讀和理解外界環境的過程。我們平時所身處的環境中,有著各種不同大小、顏色及形狀的物體。
在看見這些物體後,我們的大腦會將接收到的感官資訊做整合,並轉換成有意義的視覺訊息。
舉個具體的例子:
當我們走在路上,遠遠地看到 7-11 的招牌時,之所以能認出那家店就是 7-11,是基於我們的視知覺提供我們以下的訊息:
- 「知道這個由橘紅構成的數字7,所代表的就是7-11的意思(視覺辨識)」
- 「由於對7-11的商標有印象,因此不會錯認它為全家(視覺記憶)」
- 「如果7-11招牌有些微的被遮住,我也能在腦海中拼湊出它完整的圖案(視覺完形)」。
另一個也和超商有關的例子:
假如今天媽媽要我到7-11,幫忙購買原味小熊餅乾。我能完成任務,是由於我能夠:
視知覺的分類有哪些?
這個看似複雜的視覺訊息處理能力,可以使用Scheiman學者所提出的理論模型進行說明。他將這些技巧進行分類,並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進行了說
明。
Scheiman學者將視覺訊息處理能力分為三大類,包含:視覺分析技巧、視覺空間技巧及視覺動作技巧。
- 「在琳瑯滿目的貨架上,找到目標物(主題背景覺)」
- 「根據記憶,小熊餅乾通常放置在洋芋片的上方,因此能依據此線索尋找(視覺空間關係)」
- 「偶爾小熊餅乾會被任意的放置在貨架上,它的方向和角度改變了,但我依然能辨識出來(視覺恆定)」
- 「購買前我會拿起來檢查一下,餅乾的品牌是LOTTE,由5個英文字母構成,確保我沒有買成其他相似的產品(視覺順序記憶)」
另一個也和超商有關的例子:
假如今天媽媽要我到7-11,幫忙購買原味小熊餅乾。我能完成任務,是由於我能夠:
- A. 視覺分析技巧(Visual Analysis Skills)
- 視覺辨識 (Visual discrimination):能正確地辨識出物品的特徵。
- 主題背景覺(Visual figure-ground) :在雜亂的物品中,能正確地找出自己所需的那一個玩具。
- 視覺完形(Visual Closure):即便圖片不完整,仍然能夠在腦袋中拼湊出它完整的樣貌。
- 視覺記憶(Visual Memory) :能記得之前所看過的物件特徵。
- 視覺順序記憶(Visual Sequential Memory) :能依序記得每個物件的視覺特徵。
- B. 視覺空間技巧(Visual-spatial skills)
- 視覺空間關係(Visual Spatial Relationship):能正確地辨識出物品在空間中的位置。
- 視覺恆定(Form Constancy):若改變物件的方向、大小或是旋轉它的角度,仍能正確辨識物件特徵。
- C. 視覺動作技巧(Visual Motor skills)
- 能整合視覺訊息並做出相對應的動作,如:仿畫圖形、書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