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:呂冠廷藝術治療師

Q:什麼是藝術治療?
藝術治療是一種善用藝術創造性與表達性的心理助人專業。透過繪畫、捏黏土或其他藝術活動,幫助孩子表達難以言喻的抽象情緒。藝術治療也提供了一個安全空間,讓孩子自由探索中同時增進自我認識和情緒調節能力。
Q:什麼是情緒調節?
情緒調節是孩子能在情緒波動時逐漸恢復平穩的能力。比如,當兒童情緒失控時,如何慢慢冷靜下來,或是找到自我安撫的方法,這對於年幼孩子或有情緒障礙的兒童會是一大挑戰。
情緒調節能力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,包括個人因素如個性、特質或大腦發展,有些孩子容易平靜,有些則需要較多協助;環境因素如孩子是否有穩定、安全的環境,或是大人能否同理孩子,一致的陪伴和引導,支持孩子逐步學會情緒調節。
Q:藝術如何用於情緒調節?
(1)從感官而非認知出發
孩子透過塗鴉、捏黏土、舞動身體等活動,直接啟動內在感覺,特別適合學齡前孩子感受與表達情緒。
(2)雙向互動,以孩子為中心
藝術活動讓孩子能由內向外感受情緒,而不是單純接受大人的糾正與指責。在孩子做出合適行為前,大人需要幫助他們了解自己正在經歷什麼。
(3)視覺化情緒,提升自我覺察
藝術能將孩子的情緒以具象化的形式呈現,幫助他們能看見並給予回饋。對年齡較大的孩子來說,更有助於自我監控與情緒控制。
例子:從生氣到創造
一位孩子因為生氣,把每塊黏土都敲扁。治療師看見後說:「我看到你生氣的時候,好用力把黏土壓扁了!」孩子繼續敲了一段時間後漸漸冷靜,治療師再邀請孩子將這些扁扁的黏土變成有趣的東西。孩子最後把黏土疊成漢堡,笑著說:「對呀,變成好吃的漢堡了!」
結語
作為家長或治療師,提供穩定的支持,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,逐步學會如何面對情緒風暴。並善用藝術作為情緒調節策略,建立與孩子溝通的橋樑,幫助孩子更自然地探索情緒,練習自我調節能力。